了解聚丙烯(PP)行业现状 未来三年产能将集中释放,市场仍有较大的开拓探索空间
近年来我国聚烯烃产能快速增长,特别是聚丙烯(PP)增长更为迅猛。聚丙烯(PP)作为热塑塑料聚合物用途非常广,它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小到日常用的保鲜膜,大到汽车上的防撞杠。
国内注塑制品主要应用于汽车、家电、玩具、日用品、工业容器等领域。我国聚丙烯需求结构中,拉丝一直占据着首位,2017年在36.3%左右。近年来随着上述行业的发展及聚丙烯对ABS等材料的替代,促进了注塑领域对聚丙烯的需求增长,特别是对嵌段共聚聚丙烯的需求快速增加。尤其各种外卖APP的兴起,促使人们用餐方式的转变,外卖所使用的各类餐盒多采用透明聚丙烯制作,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透明注塑聚丙烯的需求增长,2017年共聚注塑和均聚注塑共占据了33%的比重,较上年上升14.5%,增幅较大。
目前我国拉丝产量主要来源于煤化工企业,中石化、中石油拉丝生产比例较少,而煤化工企业在生产稳定后,也在不断尝试生产注塑、纤维等产品。共聚注塑的下游行业应用广泛,尤其汽车、家电等市场日益增大,对共聚料的需求前景较为乐观。未来一段时间拉丝将仍维持着较高占比,但不会排除有被注塑超越的可能。
产能规模逐年扩大
随着聚丙烯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,主要企业纷纷扩大聚丙烯产能。2010-2017年我国聚丙烯产能规模逐年增长,2017年为2247万吨,同比增长9.02%。除了东北、华北、华中地区,其他区域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,其中,西北地区新增76万吨/年,华南地区新增35万吨/年,华东和西南分别新增30、15万吨/年。
产能集中在西北、华东、华北地区,中石化、中石油仍是主要生产企业
西北地区聚丙烯产能在我国一直牢牢占据着第一的宝座,2017年该区聚丙烯产能536万吨,较2016年的445万吨增加了91万吨;占全国聚丙烯总产能的23.9%,较2016年的21.6%增加了2.3个百分点。华东、华北地区2017年聚丙烯产能分别为469、446万吨,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1%、20%。产能排名前三的区域合计占全国产能的64.9%,我国聚丙烯产能分布较为集中。
从企业布局来看,2017年新增产能大部分为地方及合资企业,全年共新增装置6套,地方及合资企业总产能由2016年的957万吨/年增加到2017年的1128万吨/年,增幅达17.87%。而以传统油制烯烃为代表的中石化产能继续与去年保持一致,中石油则增加15万吨,占比量双双下滑,占比分别降至33%及17%。
油制聚丙烯占比逐渐下降
按原料来源不同,具体分为油制、煤制、丙烷脱氢制和外购丙氢制。2017年聚丙烯原料多元化趋势依然明显,尽管油化工占据主导地位,但总产能变化较小,而其他系列的产品则扩能迅速,其中是煤制烯烃即煤基甲醇制烯烃,今年新投产2家及扩能1家,为煤制家族新增产能121万吨/年;丙烷脱氢制以及外购丙烯制分别各新投产1家,共计增加产能135万吨/年。
产量和消费量双双上升,国内自给较为充足
随着我国企业纷纷扩大聚丙烯产能,我国聚丙烯产量规模也不断扩大,2017增长至1979万吨,增幅为11.81%。2018年1-5月我国聚丙烯累计产量为876.56万吨,较上年同期增长10.26%。
从需求方面来看,随着下游汽车、电子电器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,我国对聚丙烯的需求量逐渐增加。2017年我国聚丙烯表观消费量为2276.2万吨,进口量为474.5万吨,国内自给率为79%,较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。从2010-2017年的数据来看,近年来国内聚丙烯的自给率呈增长趋势,且目前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,基本维持在70%以上,我国对进口聚丙烯的依赖度越来越弱。